贡山游记
rachel专业号 | 2011-6-4

 

贡山游记

前言

2009724日赶往贡山,于72515时左右,开始了翻越贡山的徒步历程。其间,有几个好心人帮助,才得以安全地从东哨房徒步翻越贡山到达巴坡,再从巴坡徒步至龙元,而后止步。翻越贡山得以直观感受从山底至山顶的整个概貌,有些许感受以及感想;从巴坡徒步至龙元,以及坐车开始返程,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有些感性认识。其间,还揉杂着一些听闻,无从考证,但也记了进去,作“听说”字样以区别,供线索的参考。

见闻

翻山的这一段,从山底至山顶,我想主观地从五个感受带来叙述。第一个带,在靠近怒江的一个较大支流处开始,这儿10厘米以上直径的树枝或主干上有鸟巢蕨,深裂比龟背竹厉害的植物等附生,还有些许1厘米至8厘米粗的藤本植物,植被覆盖相对山上来说要大得多,(贡山西面有“老茎生果”现象);第二个带,在贡山东坡是从发现秃杉开始,间有山核桃,以及旱冬瓜,植被覆盖相对一带要小一点,感觉空旷些;第三个带,是从发现怒江冷杉开始,至后来有雪松,开始零星出现100平方米的林窗,然后,可以看见部分云杉,一些茂密些的地方有杜鹃花科灌木;第四个带,从没有大乔木开始,有一些筱竹属竹类,灌木为杜鹃花科;第五个带在山顶上,几乎只有石头和石头上的附生植物,以及一些一年生草本植物。

听说,20053月份福贡县下了一场雪后,至今未出现泥石流,此前至大树均被砍伐之前的一段时间,几乎年年发生泥石流。2003年大雪在贡山县下了77夜,2007年也下了一场雪;龙元地方几乎每年都下雪,雪会包围整个山体,10月开始变冷,11月份至3月份左右下雪,此处降水很丰富,5月至8月是全年最热的时候。

另外,关于病虫害,贡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些许旱冬瓜遭遇虫害,至龙元路上山坡上次生生长或认为栽植的旱冬瓜纯林虫害情况更加严重;山上的冷杉,有些的干部长出了大的菌体,一些冷杉是被雪盖死了?这种“被雪盖死”的说法还待证实。倘若“被雪盖死”的冷杉都有菌体侵染的痕迹的话,意思是可能由于寒冷胁迫是抗病能力下降而造成菌体侵染而致死也有可能,所以需要深入的调查。还有关于紫茎泽兰,走过的地方,除了贡山县城与人口骤减的公路旁见到了零星的几株紫茎泽兰,并未在保护区内发现紫茎泽兰的种群,那么,紫茎泽兰是通过那条路线从缅甸侵入中国的呢?此外,关于一种特殊的“新甲带旧装”的林相,也激起了好奇心。这种山体的植被呈现一条新绿与一块老绿交替出现的状况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最热的7月份,在到山顶的一块小凹地里头发现一碗残雪,说明雪在山顶这块是比较普遍的,倘若发生雪崩,像泥石流样扫荡下来,也将造成植被的破坏,这种破坏之后的几年里又经过天然更新,就产生了“新绿”。就形成了“新甲带旧装”状况。

徒步从巴坡至孔当,期间感觉到了植被的严重破坏情况。公路将路旁两边的植物分割开来,从公路外面树上郁郁葱葱的附生植物来看,可以推测他们当年的风光;渐至住着人家的地方,路边的这类原生大树就没有了。原因可以从堆得2米至3米高,1米至2米宽,1.5米左右桩长的断木来推断。如果是用来烧柴的话,113回就得至少1立方米木材;而这些木材大都是秃杉或冷杉等慢生树种,也就是说,砍伐的直径15厘米左右的秃杉至少也生长了35年以上,并且这种生长时间较长的树种可能对当地的气候影响相当大。可以试想,一代人需要砍伐多少树木,又可以持续多少世代!如果是用来盖房子,那么就需要更大树高的大树,就算用生长速度更快的旱冬瓜来代替,一座房子至少也是15立方米,假设每20年就需要新建,是否可以赶上旱冬瓜的更新速度是一个问题。树木的更新不仅决定当地的最大人口数量,也决定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倘若人口突增,造成生态环境不可恢复的破坏,那么,这对当地人来说可能会成为灾难。其实,可以在限定范围内人工栽植萌发力强的本地树种群落,以满足薪炭材以及用材需求。

虽然说,整个贡山县的物资很贫乏,主要靠外输,经济也欠发达,资金流动与集聚性都不高。但是,由于是边境,政府将有部分的补助,生活是足够了。虽然如此,当地居民仍然会去砍伐树木,以满足薪柴与住房需求。毕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购买砖房,以及购买煤炭,以及购买供电设施和取暖设备。但是,贡山县是富有的,只要森林还在。森林是一笔巨大的可再生的财产,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贪婪与无知将给森林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挖矿就是一种仅具短期利益的对生态极具破坏性的极端行为。

除了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还有人民民族内部的矛盾。贡山县居住有许多少数民族,独龙江以独龙族为胜,从孔当翻了贡山到贡山县城就可以看见更多的其他的少数民族,诸如,傈僳族、怒族、藏族。虽然,傈僳族与独龙族有通婚现象,但是,从谈话中,便可发现一些民族偏见。谈话中,独龙族人会觉得傈僳族人太贪婪,傈僳族人会觉得独龙族人太懒惰。显然,从整体来看,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

但是,怎样来合作呢?值得高兴的是,仍需要许多工作,来使人们意识到森林的财富力量。这样,会给人们带来工作岗位。那么,究竟森林有哪些价值呢?怎样将其转化为现金流呢?在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划定部分自留山,是实现现金流的重要推动力量;划定自留山与设立保护区二者本来密不可分,此长彼消。

那么,就在“自留山”上下功夫了。怎样让自留山做到可持续地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并开发潜在的商品,不仅需要生态学的知识,还需要与市场密切联系的基础设施,以及可靠的运输线路。这3个环节都打通的话,自留山就可以为其主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现金流了。至于可供现金流的大小就取决于各个环节了。仍然,应该强调创新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未来的愿景是,森林继续为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利益,包括个人不断增长的财富;人们安居乐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一些路得走。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